現(xiàn)在市面上銷售的葡萄酒一瓶都是750毫升,可能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一瓶葡萄酒的容量為什么都是這個規(guī)格呢?相信很多人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那么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跟小編一起去探索一下。
18世紀的時候天然軟木塞開始用于葡萄酒的封瓶,同時葡萄酒瓶的形狀和容量開始趨于標準,而同時,法國葡萄酒早就已經(jīng)聲名遠揚了,而英國則是法國葡萄酒最大的進口國。標準化的容量成為迫切的需求。
在中世紀,所有用來運送葡萄酒的船只都是以裝載多少葡萄酒的量來測量的。這種方法在古代就已經(jīng)使用,現(xiàn)在這種方法依然存在。當時葡萄酒瓶的形狀都是矮胖的,有點像陶瓶,而且各個地區(qū)容量并不統(tǒng)一,十七世紀的時候玻璃酒瓶才開始大量的用于葡萄酒的儲存,當時玻璃瓶還是人工吹制的時代,每一瓶酒的容量大約700ml左右,是一個工人吹一口氣所吹出的容器的大小,這個容量也就成了最常見的酒瓶容量。

“tonnear”同英語中的“tun”或者“ton”一樣,都是用來計量葡萄酒的一種單位。
1 ton 葡萄酒=252加侖葡萄酒=900升葡萄酒,但是,這種計量葡萄酒的單位用起來比較不方便。 直到1970年,為了方便,所以把運輸單位統(tǒng)一為50加侖,也就是225升= 300瓶(750ml/瓶)。
至此,作為運輸器材的橡木桶的容量就被定位225升了。歐盟建立葡萄酒瓶標準時才設定為750ml,這個容量后來便成為葡萄酒瓶的國際標準容量了。
撇開歷史原因,從健康角度,也似乎可以找到750ml標準容量的理由。以最常見的12度左右酒精含量的葡萄酒為例,男性每天不超過400ml、女性每天不超過300ml就都是適量的飲用。
也就是說,一瓶750ml的葡萄酒,一天內(nèi)喝不超過半瓶,就基本上是健康的。而葡萄酒不像白酒和白蘭地、威士忌等洋酒,喝不完剩下的話是不宜存放的,所以,最常見的750ml裝的葡萄酒,就正好是不超過兩個人對飲的健康飲用量。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進口葡萄酒天生就是用來對飲和分享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你已經(jīng)知道了一瓶葡萄酒750毫升裝的原因!通常來講,很多人是不可能一次性喝完一整瓶的,這時候懂得如何去保存葡萄酒就變得尤為重要。此外,現(xiàn)在市面上也出現(xiàn)了“迷你葡萄酒”,方便很多人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