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都是出席一些宴會或者聚會,我們都會喝不一樣的酒。譬如:參加同學聚會我們通常聚集在KTV這樣我們更適合喝啤酒;參加公司年會的通常都聚在飯店或者酒店這樣我們更適合喝葡萄酒;在飯桌上喝合作方談合同這時候我們適合喝白酒。在不同場喝不同的酒,就好像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酒一樣。
人與人的性格不同,人與人的喜好也會不同。同樣一款葡萄酒,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美酒佳釀,在另一些人眼里則可能非常普通。在中國,到底什么葡萄酒最受中國人歡迎?也常常有從事葡萄酒行業(yè)的外國人想知道中國人的口味是怎么樣的,在上海半島酒店的西餐廳,一個包房的客人點了Bonneau du Martray的Corton-Charlemagne和Mongeard-Mugneret的Echezeaux,外面大廳一對情侶在享用Schloss Vollrads的雷司令,一桌正在談生意的客人正在看酒單上波爾多那頁……這種場面在我的餐廳中天天都會上演,酒單上所有的酒,似乎每一種都能找到中意它的客人。當初在編制酒單時,我也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什么地區(qū)的葡萄酒正在流行,什么類型的葡萄酒以后會走紅??珊髞砦野l(fā)現(xiàn),在中國大陸這個復雜而年輕的市場,很難找到所謂“中國口味”。如何釀出討好中國人的葡萄酒,這個問題有點難。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中國人是否真的對葡萄酒有特定的喜好?

這也正是我在去年年底舉行的Wine Future上演講的主題。
2011年11月6日,Wine Future在香港舉行,西班牙葡萄酒大師PANCHO CAMPO將世界酒界各種大腕齊聚一堂,大家在三天的會議中發(fā)表了自己對行業(yè)現(xiàn)今的看法和未來的展望。第一位亞裔葡萄酒大師JEANNIE CHO LEE主持的是“ASIAN DIRECTIONS, PALATE & PERCEPTION”議題,同一小組中有好友李德美、美夏的老板IAN FORD、專攻“鮮”味覺的日本教授MICHIKATSU SATO先生和我。
我相信當Jeannie看到這個命題時,也不能不頭痛,畢竟她的兩本著作《Asian Palate》(東膳西釀:葡萄酒與亞洲菜肴搭配)和《Mastering Wine For The Asian Palate》都是從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傳統(tǒng)菜肴的角度來闡述葡萄酒的,包括食材、香料和烹飪方式等等。中國有13億人口和八大菜系,不同地區(qū)的人在菜肴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喜好,要找共性太難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人們的消費能力也逐漸增加,我們對于生活質量也越來越講究。有的人愛喝酒、有的人愛收藏酒,對于這樣,小編我持著: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態(tài)度去看,不勉強也不規(guī)范別人一定要喝這種酒、一定要收藏這種酒。中國的菜系這么多就是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酒類這么多也是為了迎合不同地區(qū)的人的喜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