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地方,你會發(fā)現你的心會靜下來,因為這里有它的歷史文化,在探索這古老的酒鎮(zhèn),你會感受到它不一樣的面孔,聞到專屬它的那種醇厚的酒味。為什么會說是醇厚呢?因為這酒鎮(zhèn)的歷史悠久,說到它就不得不說起遵義會議,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其他地方沒有的那個淳厚的氣息。
遵義會議遺址,位于遵義老橙子尹路96號,曾是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是當時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高墻垂門,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這里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著名的遵義會議,就在主樓樓上的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此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成為中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qū)。
遵義在人們的印象中,與其說是地名,更不如說是一個人文概念,革命印記。遵義是有顏色的——紅色,因為這里留下了眾多見證中國革命目。
董公寺鎮(zhèn)是一塊富饒、美麗、神奇的土地,北挾婁山關之巍峨,南攜遵義會址之靈氣,山水秀美,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屬遵義市北部新城 匯川區(qū)經濟重鎮(zhèn)。全鎮(zhèn)2.8萬人民居住在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耘歲月,播灑希望,生生不息。
這里,文化厚重,根植名城之沃土,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龍山寺,承載著中華千年優(yōu)良傳統,演繹著刻骨銘心的動人故事,大愛感恩的董公寺人民,為頌揚清朝元年時任遵義兵備道的董顯忠,為民除疾,積德好施的善舉,將龍山寺易名董公寺,并作為地名沿用至今。董公寺代代子民口口相傳,把仁德善義的傳統文化根植于心,效法先賢,傳承經典。
遵義的紅色基因,讓這座鑲嵌在中國西南版圖的小城備受矚目。遵義的歷史革命留給了我們抹不去的紅色記憶,只是這紅色記憶中一定有縷縷濃郁的歷史飄香,細嗅便覺此為董酒之香。
二十多萬年前,處于舊石器時代的“桐梓人”開始了歷史的征程,酒文化的種子就在遵義這塊土地上萌芽。而我所記錄的,便是這片土地上的國密董酒。
沒有高樓林立,沒有機器轟鳴,整個廠區(qū)古樸、大氣,一如董酒的平實。很巧,去的那天正巧小雨淅淅瀝瀝,撐著傘在細雨中參觀整個董酒廠區(qū),清晰而強烈的感受到這座老名酒廠區(qū)的心跳。
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帶給你的感覺也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這里的人專注于酒文化,努力著為人們釀出一瓶好酒,當我們品嘗到他們的酒的時候,臉上的笑容就是他們最想看到的,這也是屬于他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