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桌上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來碰一杯,所以在這個時代里面喝葡萄酒時,偶爾碰一杯已經(jīng)成了最簡單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是來自于哪里呢,關于碰杯的內(nèi)幕你知道了多少呢?

相傳在中世紀,為了避免被毒酒滅口,人們在喝酒前會用自己的酒杯撞擊主人的酒杯,這樣杯中的部分酒液就會濺入對方的杯子中,主人自然也就不會輕易下毒了。而早期的歐洲人也認為,妖魔鬼怪會在歡慶時分誘人犯罪,而碰杯的聲音可以趕走惡靈。且不論真假,以上所說畢竟只是傳言,那么現(xiàn)在的人們喝葡萄酒時為什么要碰杯呢?為什么要碰杯?一種習俗事實上,碰杯在現(xiàn)在看來更多的是一種習俗。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喝酒前先碰杯,這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看到長輩們互相敬酒,于是到我們自己時也會不假思索地進行碰杯。表達祝愿事實上,今天的干杯也是一種對健康的祝愿。人們往往喜歡在碰杯前說一大堆祝酒詞,表達自己對對方的祝愿。
當個體的祝福以碰杯的方式進行時,就好像雙方在進行禮貌性的擁抱一般?;钴S氣氛眾所周知,喝酒是最能活躍聚會氣氛的。而活躍氣氛的關鍵就在于人們喜歡在喝酒前碰杯,這樣不僅可以多出許多交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活躍了氣氛,增進了感情。增加集體參與感一個人喝酒時是不會有碰杯的念頭的,只有在與他人共享葡萄酒時,才會碰杯。也就是說,碰杯可以增加人們的集體感。干杯不僅可以在2個人之間發(fā)生,更可以在大集體中發(fā)生。酒杯之間的碰撞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到這項集體活動中來,不僅能增加集體參與感,歡聚的氣氛也更濃烈了。而且,很多人喜歡在碰杯的這一刻拍照留念。表示信任如果說干杯是為了避免被對方投毒,那么碰杯也就慢慢發(fā)展成了信任和誠實的標志。有時候,碰杯還是一種觀念、想法甚至交易的達成,是一種信任對方的表現(xiàn)。
如何碰杯?倒酒量不要太滿在當今,碰杯時酒液濺到他人杯中或其它地方是很不禮貌的一種做法。因此碰杯時,杯中的葡萄酒要適量,一般不要超過杯肚最寬處,也就是說不要超過1/3。而且,這時候碰杯發(fā)出的聲音最為清脆悅耳。注意杯子的高度在開放的西方葡萄酒文化中,碰杯時對杯子的高度并沒有那么多講究。一般來說,保持在同一高度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不過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碰杯時晚輩的酒杯要低于長輩,下屬的杯子要低于領導,以示尊敬。
因此如果在某些講究的場合敬酒,哪怕是葡萄酒也不妨尊重一下這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動作要輕都說喝葡萄酒的人是優(yōu)雅的,其優(yōu)雅之處就體現(xiàn)在無論是倒酒、搖杯還是碰杯都一定動作緩和輕柔。的確,碰杯時控制好力度非常關鍵,因為你完全無需擔心酒杯發(fā)不出聲音。通常情況下,只需輕輕碰一下杯,就會發(fā)出清脆動聽的聲音來。不要用杯口碰杯,而要用杯肚我們都知道,碰杯口最容易使酒液濺出來,而這是非常不衛(wèi)生的。此外,雖然說高腳杯沒有想象的脆弱,但經(jīng)年累月,杯口位置勢必容易破碎。如果大力撞擊,難免會使杯口碎裂。即使沒有碎裂,多次撞擊杯口也易降低杯子的使用壽命。
正確的做法是讓杯肚最寬處進行撞擊。這部分是酒杯最堅硬之處,而且這樣產(chǎn)生的聲音最為空靈悠長。碰杯時該說什么?碰杯時,你可以什么都不說,彼此心領神會即可。不過如果真想說點啥,有什么話是比較合適且萬能的呢?在我國碰杯時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干杯”、“干了”、“走一個”和“我敬您”等,當然你也可以說下祝福的話,“祝安康”、“祝生意興隆”甚至“多賺點錢”都是可以的,朋友之間可以說“為我們的友誼干杯”、“友誼萬歲”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當然,如果是和外國人一起喝酒,大方地使用cheers就好了,其它可以不必多說。
最后小編提醒您:碰杯時不一定需要好聽的話語,只要說真話,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并能讓對方欣然接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