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閉
1591860920

漢化葡萄酒的故事

2020-06-11 15:35:20 來源: 葡萄酒網(wǎng)
摘要

青草、檸檬、柑橘和鮮花清新動人,覆盆子、黑醋栗、香草和雪松濃郁誘人,咖啡、巧克力、干果和烤面包醇厚迷人。葡萄酒有許多令人陶醉的香氣和味道。但是你知道漢化葡萄酒嗎?這其中有哪些故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

葡萄酒網(wǎng)

投稿

我要投稿

  青草、檸檬、柑橘和鮮花清新動人,覆盆子、黑醋栗、香草和雪松濃郁誘人,咖啡、巧克力、干果和烤面包醇厚迷人。葡萄酒有許多令人陶醉的香氣和味道。但是你知道漢化葡萄酒嗎?這其中有哪些故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漢化葡萄酒的故事

西方人怎么喝葡萄酒

  西方人講求事物的本質(zhì),而東方人講求事物的象征意義,從葡萄酒來看,西方人要喝葡萄酒,關(guān)鍵看這酒是不是對自己的胃口,看這酒里的滋味如何,比如說白葡萄酒有檸檬\蘋果\荔枝,紅葡萄酒有香草\有櫻桃等等。而東方人喝酒,從溝通的角度來看,要做成生意\要與別人建立友好關(guān)系,請喝的酒是不是高檔等等。從傳統(tǒng)習慣來看,春節(jié)到了,要喝酒,要喝紅的,因為紅的喜慶。而從現(xiàn)代所謂的時尚來看,結(jié)婚了,如果沒有葡萄酒,那就是老土的婚禮,太趕不上潮流了。等等其它事例就不一一舉例,這也足以表明東西方的文化和習慣相差懸殊。

東方人怎么喝葡萄酒

  完全中國化和完全西化都不一定是合理的,也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因為東西方都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要追求完全統(tǒng)一基本是不可能的。從葡萄酒的角度出發(fā),我是想將本質(zhì)葡萄酒和中國象征意義的葡萄酒做到一個綜合,從而實現(xiàn)葡萄酒的中國意義又不失其本質(zhì)。

  如果單一的照搬西方,象我這樣的葡萄酒作者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完全可以翻譯西方名酒評人的評語就可以了。然而葡萄酒跟哲學還不一樣,葡萄酒歸類為飲食以及飲食習慣的范疇,從生理角度出發(fā),西方人感官以及胃的喜好和東方人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大家可以想象在中國長大的人如果去了西方國家,他們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接受西方飲食,再也不喜歡吃中國飯呢?到今天我是沒有見到和聽到有這樣一位中國人是如此的。

東西方飲食的差距

  東西方人對食物的感官差別是由東西方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當然東西方人和東方人由于共性的飲食習慣,他們也會表現(xiàn)出共性的地方,但西方人就是西方人的,東方人也是東方人的,這是無法攙和的,這也是西方人有他們自己認同的酒評人。

  我欣賞西方從本質(zhì)上的正確的東西,但從來不迷信西方,特別是西方的食材往往在中國很難看得到,比如說黑加侖子\紅菊苣,然而東方的食材較于西方是相當豐富多彩的,比如說我們的紅色和黑色的棗\我們的地瓜(紅薯)\我們豐富的草藥的材料,這些氣味同樣可以在葡萄酒中找到。

  從文化上來看,我一直熱衷于將葡萄酒融入中國人傳統(tǒng)的認知,比如說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應該喝什么酒,從酒本身的滋味聯(lián)系到人們對節(jié)日象征意義,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我們有了自己的根才足以證明我們存在的獨特性,而不是從屬于西方的附屬品。

  大陸和臺灣同屬于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和習俗,香港則屬于殖民地文化,而上海是一個雜合的,舊上海導致的上海的半殖民\半封建\半資本主義雜合一處,這并不代表真正的中國,我心目中的中國是傳統(tǒng)的但又能夠兼容并進現(xiàn)代西方高科技以及事物本質(zhì)的中國。盡管我住在上海,但我從來沒有認為葡萄酒進上海就等于進了中國,相反,在上海,信息量太多,再加上一些人盲目的媚外,造就了一些人的朝秦暮楚,葡萄酒根本不可能在這里扎根。

香草醛是橡木桶賦予葡萄酒的最重要的風味之一,其主要來源是香草醛當然,順式內(nèi)酯也能給葡萄酒帶來甜香草和椰子的特征。如果葡萄酒中出現(xiàn)香料和丁香的味道,這是反式內(nèi)酯的功勞。葡萄酒中焦糖和奶油糖果的味道來自5-甲基糠醛。此外,葡萄酒中的鄰甲氧基苯酚可以給葡萄酒帶來香料和煙熏味。

 

【免責聲明】

葡萄酒網(wǎng)發(fā)布的信息、文章等,如發(fā)現(xiàn)有涉嫌侵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hr@putaojiu.com,我們將盡快處理。